在經歷2月份同比增幅沖高至3.2%后,3月CPI重新回到“2"時代。
國家統(tǒng)計局9日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(CPI)同比上漲2.1%,較前月漲幅明顯縮小。食品價格的回落成為當月CPI重回“2”時代的主要原因。
菜價在當月的CPI變化中唱了“主角”。從同比變動看,鮮菜價格下降10.3%,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.37個百分點。從環(huán)比變動看,鮮菜價格環(huán)比下降13.4%,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(huán)比下降約0.49個百分點。
3月份豬肉價格環(huán)比下降9.1%,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(huán)比下降約0.31個百分點。商務部9日亦發(fā)布數據稱,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(xù)第七周下降,豬肉價格更是七周累計回落12.2%。蛋類等食品價格的回落也較明顯。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(tǒng)監(jiān)測顯示,目前雞蛋價格已低于2012年11月上旬水平。
相比之下,非食品價格同比環(huán)比則均有小幅上漲。每年春節(jié)后房租價格都有調整,租金上漲也反映在了統(tǒng)計數據上。3月份居住價格同比上漲2.9%。其中,住房租金價格上漲3.7%;環(huán)比方面,居住類價格也上漲0.5%。
來自國家統(tǒng)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的數據,3月份全省CPI上漲1.4%,漲幅比上月回落1.5個百分點,與1月份持平。與上月相比,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.1%,降幅創(chuàng)2008年12月份以來的最大值。
專家認為,3月份CPI回落主要與豬肉、蔬菜等食品在春節(jié)后需求減少和氣溫上升后價格大幅回落有關,但從長期看,食品價格仍存在報復性反彈的可能,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和國內資源性產品價格存在上漲訴求等因素,將成為今年后期CPI潛藏的上行壓力。
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,從物價運行周期來看,去年10月份1.7%的CPI同比漲幅應該就是本輪物價運行的低點,2013年CPI同比已經開始醞釀新的上升周期,盡管中長期仍有一些通脹因素存在,但我國今年物價水平仍將保持溫和。
“二師兄”,你不用背黑鍋了
昨天出爐的CPI數據,實在不算出人意料。有一事還值得說說,CPI漲幅收窄,總是在漲吧,相比之下,豬肉價格環(huán)比下跌9個多點??磥?,CPI漲與不漲,豬肉并沒有舉足輕重的“話語權”。
豬肉,一直被認為是拉高CPI的主要推手,有個別學者還打趣將CPI稱作“中國豬肉指數”。肉價狂漲的那段時間,二師兄被當成綁架CPI的主謀、產生通脹的元兇?,F(xiàn)在,橋歸橋,路歸路,扣在“二師兄”身上的黑鍋可以拿拿掉了。
為什么一說物價上漲就追到豬肉?也許觀察那么一段時間的物價走勢,豬肉價格和物價如影隨行。無論學者還是市民心底里開始接受這個事實:物價到底高不高,看看豬肉就知道。一出現(xiàn)通貨膨脹,矛頭就很明確:就說豬肉價格漲到了歷史最高水平。
最近,豬肉價格“得瑟”不起來了。3月份豬肉價格環(huán)比下降9.1%,國內生豬價格也處于下行探底的趨勢。商務部日前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豬肉批發(fā)價格已連續(xù)六周下跌,累計回落10%。
當豬肉價格不再飆升,CPI的子彈仍在飛。這時,再拿“二師兄”說事就顯得有點不厚道了。因為肉價在CPI統(tǒng)計中所占權重一直被高估了。
豬肉對CPI到底有多大的貢獻作用?來自國家統(tǒng)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的說法,豬肉是中國CPI商品籃子中的262個基本分類之一。由于價格的不同變化,CPI商品籃子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比重也隨之發(fā)生變化,各地每月略有不同。就浙江來看,CPI商品籃子中豬肉的比重大致在2%左右,假如,豬肉價格下降了,這個比重還會相應減少。
說到這里,又生發(fā)了一個疑問:到底是豬肉價格拉高了中國的CPI,還是高企的CPI拉動了豬肉價格?
可以肯定的是,CPI上漲也會帶動豬肉價格上漲。原因在于,物價上漲不僅會提高飼料的價格(比如玉米),而且也會使勞動力成本上升,兩方面都會從成本角度推高豬肉價格。因此,豬肉和CPI的影響是相互的,但總體來看,豬肉價格對于CPI的影響要大于CPI對于豬肉價格的影響。
簡單的邏輯就是:CPI上漲,不止“二師兄”的功勞;要讓CPI降下來,貨幣政策要跟進,財稅、產業(yè)政策也要跟進。只有當上游產業(yè)的積極性得到保證,同時物流成本得到有效削減,食品類商業(yè)的價格才不會上躥下跳,CPI才可能冷靜下來。
說到這又犯嘀咕了:既然道理如此簡單,為什么一直被外界誤讀?民眾似乎也已經見怪不怪,除了“豬堅強”之外,“蒜你狠”、“豆你玩”、“姜你軍”、“糖高宗”,這些“三字經”似乎在說,CPI好像很容易被某種商品價格所綁架,尤其是食品類商品。
這兩年,治理這些漲價因素,國家各部門也下了很多功夫。說一千道一萬,單靠頭痛醫(yī)頭腳痛醫(yī)腳的政策,效果有限。如何管好游資、理順市場價格機制,讓食品價格不再“綁架”CPI,不再綁架百姓的荷包,還需要政府下點“猛藥”,標本兼治,建立抑制通脹的長效機制。建立完善的價格監(jiān)測和預警制度,對重點產品的價格重大變動快速反應;健全市場價格信息發(fā)布機制,研究完善市場價格波動預測機制,有效引導社會預期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