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證券時報1月17日消息,美國農業(yè)部(USDA)供需報告偏空,南美產區(qū)降雨,標普下調歐洲9國評級,短期內利空頻襲,引發(fā)了豆類期貨市場的劇烈反應。昨日,國內豆類商品再度大跌,連續(xù)第三個交易日跳空走低。經歷“三級跳”后,期價此前近一個月的反彈也已消耗殆盡。
截至周一收盤,大商所豆類期貨全線收綠且弱勢加深。其中,大豆主力1209合約收報4259元/噸,下跌68元或1.57%;豆粕(2873,-45.00,-1.54%)主力1209合約較前一交易日下挫45元,報2873元/噸,跌幅高達1.54%;豆油(8886,-136.00,-1.51%)期貨也延續(xù)調整,主力合約報價收低至8886元/噸,跌逾1.5%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此輪豆類期貨的急速回調,緣于供需預期與宏觀面的多重影響。天琪期貨分析師于瑞光表示,上周美豆反彈至1250美分/蒲式耳附近后,市場多空分歧明顯加劇。近期南美地區(qū)出現的降雨令豆類市場天氣買盤追漲動力減弱,恰巧又與美國農業(yè)部偏空的供需報告形成雙重壓力,致使豆類市場漲勢受阻,期價連續(xù)大幅回落。
全球大豆定價中心在美國,伴隨產量的上升,南美市場影響力也日益加大。近期,兩大市場連續(xù)出現利空豆價的消息。美國農業(yè)部日前公布的1月豆類供需報告預計,2011/2012年度美豆產量為8317萬噸,較上月預估上調28萬噸。壓榨量調低28萬噸至4395萬噸,同時出口下調68萬噸至3470萬噸。受此影響,期末庫存預計達到749萬噸,較上月預估大幅上調123萬噸,明顯高于市場預期。
與此同時,支撐此前上漲的南美天氣因素也正在弱化。來自南美大豆主產國巴西的最新消息顯示,上周五巴西南部部分谷物種植關鍵地區(qū)出現大雨,盡管難言干旱結束,但無疑將有助區(qū)內大豆生長的恢復。
“自去年11月末12月初,南美拉尼娜天氣特征逐漸顯現,支撐了美豆價格階段反彈,國內豆類期價也追隨外盤回暖。但近期供需預期有疲軟的跡象,需求放緩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。從USDA公布的每周出口銷售數據可以看到,新年度美豆的出口進度明顯落后,截至1月5日僅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69%,而去年同期已完成88%,出口仍留有較大的下調空間。”新湖期貨豆類分析師苗瑾稱。
此外,歐債問題的持續(xù)發(fā)酵難免對豆類商品帶來負面影響。13日,評級機構標普宣布下調法國等9個歐元區(qū)國家的長期信用評級再度引發(fā)市場憂慮。南證期貨分析師徐蔚表示,目前來看,歐元區(qū)國家的評級前景仍不樂觀,全球市場系統(tǒng)性風險因素再度顯現,強勢美元將對商品市場形成整體沖擊。